中国人是十分讲究礼仪的,中国也有“礼仪之邦”的称呼。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,在西周时期,由于当时的礼仪制度太过混乱,民间也没有系统的礼仪制度。周公为了改善这一情况,就制定了周礼。周礼包括饮食,起居,祭祀,婚配,丧葬等生活的各方面。中国人对死者有种敬畏之心,死者为大,对丧葬礼仪也十分重视。而在丧葬礼仪中,有一项是在人死后要用黄表纸或白纸把脸盖上。人死之后要把脸盖上,这不是迷信,有科学依据。
人的生命结束,就像熄灭一盏灯一样,有的离去比较安详,而有的总有一些惋惜,我们能为亡人做的,除了思念,更重要的是妥善地安置遗体,其中必须要做的,就是用一块完整的白布,把逝者从头到脚地盖住,在这之前,如果逝者的双眼没有完好地闭上,我们还要用手合上他的双眼,有的说法讲的是,这样可以使逝者对人间不再有牵挂和留恋,安心上路,那么随后用白布盖脸到底是为什么呢?
由于古代医疗水平低下,医生们在病人昏迷后,只能通过脉搏,呼吸和心跳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。但、有些人患得病,偏偏就是脉搏,呼吸和心跳都很微弱,以至于很多医生还未察觉,就下达了“死亡通知书”。家属们为了不让死者受委屈,就会立刻下葬,造成了很多病人的“枉死”。因此,自古以来就有了停尸的习俗,将死者在家中放几日在下葬,并在此期间用薄布把脸盖住,观察薄布有没有因为呼吸而被打湿或者上下浮动,借此判断“死者”是否真死。
如今,中国文化不断新生,不断演变,但是对于死者的敬畏一直不曾改变。虽然古时的土葬,如今都改成了火葬,但是人们对于丧葬流程上的秩序从来没有简化。而我国现在还一直保留着对逝者展开追思的节日,比如清明节、中元节。这些不论节日还是约定俗成的礼仪,都说明中国是有深厚文化的民族,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