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5-04  星期日   二〇二五(乙巳蛇)年四月初七日   北京时间:11:05:46
登录 | 注册   
首页 » 泓钹资讯 » 业内资讯 » 人民网:坚定不移走“绿色殡葬”发展之路

人民网:坚定不移走“绿色殡葬”发展之路

发布日期:2023-11-22     阅读数:204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,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决心坚定。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。对于坚持绿色发展,我们应该做到:
一、 坚持绿色发展的可持续理念。绿色发展是破解发展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,是实现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、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,我们必须坚持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,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,融入到国家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,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二、树立绿色发展的底线思维。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,期盼更优美的环境。要深刻认识到自然生态对于人类文明命运的支撑作用,树立绿色发展的底线思维,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坚持节约优先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,还自然以宁静、和谐、美丽。
三、坚定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,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相统一。我们要自觉选择节约环保、低碳消费模式,实现消费绿色化。要树立生态文明的忧患意识,注重保护性利用、保护性开发,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,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、代际可持续发展。
四、构建绿色发展的制度机制。制度是发展的先导性、基础性工程。绿色发展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,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,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,区域分工协作机制,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制度,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等等,着力破除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,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,进一步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。要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、使命感,注重加强生态保护修复。要以更坚定的信心和决心、更有效的工作方法、更大的工作力度,集中力量打好水污染防治等重点战役,尽快补齐生态环境质量的短板。要压实责任、狠抓落实,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落具体。
落实到殡葬行业,我们则需要稳步推进生态殡葬改革。
"生态殡葬"也称"绿色殡葬",是一种以树代碑、骨灰直接葬入树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。它将亲人骨灰和着鲜花瓣与泥土葬于树根四周、草坪之中。绿色安葬象征着生命长绿、精神永存,也符合人们"入土为安"的传统观念。
生态殡葬具体又可分为树葬、草坪葬、花盆葬、壁葬、海葬等形式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、殡葬观念的更新,"绿色殡葬"时下成为引领殡葬发展趋势的新风尚。
今年3月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从各地做法看,生态安葬方式有很多,主要有以楼、廊、堂、塔、墙等形式存放骨灰的立体安葬方式,占地小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节地型墓位,树葬、花葬、骨灰撒海、撒散、骨灰晶石等不保留骨灰方式,以及土葬改革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方式,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。我这次去陕西调研,西安市决定推行海葬,刚一发布海葬的消息,马上就有很多人报名,这说明,生态安葬方式群众还是欢迎的。
生态殡葬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,我们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去理性的分析和检讨生态葬对环境、经济、社会、人口等现实状况的影响,使其在殡葬改革的进程中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,实现人们追求环境生态化的良好愿望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,生态葬必将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取得丰硕的成果,遗体生态葬、骨灰生态葬必将成为我国殡葬改革发展的主旋律。